05 O:什么样的 O 得领导赏识?¶
在上一节,我给你介绍了组织中各个层级的 OKR 生成规律。通过该规律,可以帮助我们在制定 OKR 时,保证和组织的战略对齐并通过额外的自驱方向来支撑组织发展。那么,一旦涉及某个具体的 OKR,选择哪些 O 对于组织是有价值的,有没有规律可循?有没有“万能公式”,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编写 KR 呢 ?这就是接下来我要帮你解决的问题。
首先,我们来看一个快手的 OKR 案例。看案例的时候,你可以留意 O+KR 这种结构化的表达方式,以及 KR 的呈现特点,以便你对于 OKR 的完整写法有一个概貌上的了解。
2019 年 6 月 18 日,一场在快手内部被称作“K3”的战役正式打响,创始人宿华和程一笑在全员内部信中表达了对公司现状的不满,并给出了“战斗”的明确目标:2020 年春节前后,3 亿 DAU。随后,快手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来去完成 K3 目标,我梳理了下,如果把快手的 K3 目标 OKR 化,可以梳理成如下所示:
O:通过“K3”战役,在 2020 年春节前后,快手达 3 亿 DAU。 KR1:依靠 极速版,春节前 DAU 峰值突破 3 亿。 KR2:通过 丰富垂类内容、大量签约 MCN、进行活动策划和运营、给予流量扶持 等做法来保持留存率,保证春节前 DAU 峰值突破 3 亿。 KR3:依靠 春晚红包,春节后三个月 DAU 平均值达到 3 亿 。
这是一个典型的 OKR 写法,通过 O 来描述我想要做什么,然后对应着 3 个具体的 KR 来支撑 O 的实现。 我相信,看过 2020 年春晚的同学一定会知道,快手和春晚确实是通过红包的形式展开了合作,并且给快手拉新了大量的用户,这就是其中 KR3 的落地。
回到我们工作当中,O 和 KR 的写法有没有一些基本遵循的原则和规律呢?我们首先来看 O,对于目标,我们很少有人能在一开始就思考得非常清楚,总是感觉做着做着,目标才渐进明细,这其实就是 O 的基本属性——迭代属性。
O 的迭代属性¶
接下来,我通过列举个人 2020 年 Q1、Q2 和 Q3 季度某个 O 的 3 种写法来说明 O 的迭代属性。
Q1 该 O 的描述:京东 OKR 工作法落地和执行,帮助全部门高质量完成业务目标。 Q2 该 O 的描述:京东 OKR 工作法落地和执行,高质量完成业务目标,灵活进行组织绩效管理。 Q3 该 O 的描述:京东 OKR 工作法落地和执行,高质量完成业务目标,灵活进行组织绩效管理,并激活组织中的个体。
这三个 O 其实属于同一个方向,就是帮助组织落地 OKR 工作法。但你会发现,每一个 Q 我的描述都会变,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对 OKR 方法实践理解的加深,会发现这个方向越来越多的价值,从而对于 O 的描述也在迭代升级 。
在 2019 年年底制定 2020 年 Q1 目标的时候,我期望通过 OKR 工作法,推动部门关注目标和关键结果的达成,帮助整个部门更好地去完成业务目标,这是 OKR 最基本的价值。由此,就形成了 Q1 的描述。
随着整个 Q1 的实践和深入的理解,我发现 OKR 不仅可以帮助组织管理好既定的业务目标,当我们发生目标变化或者新增目标的时候,OKR 自身所带的灵活性可以帮助组织灵活地进行绩效管理,这是对于该方向新增的认知迭代升级,所以我在 Q2 制定该方向的 O 时,就增加了“灵活进行组织绩效管理”的字眼。
那么到了 Q3,我之所以在该方向的 O 中增加“激活组织中的个体”,是因为 OKR 倡导的自驱和挑战理念引导了 Q2 团队中的一些个体自驱在为组织做着更多贡献,释放了组织中更多个体的潜能,激活了组织中的个体。
所以,我们个人在写 O 时,不用纠结于一次性就想写的很完美,因为随着对某个工作方向的持续实践和理解,我们对于该方向所产生的价值和意义在认知上就会迭代升级,然后更新改善 O 的描述,让描述逐渐变得更加准确,这就是 O 写法的迭代属性。而至于我们在什么时候去迭代调整 O 的描述,可以及时修改,比如立马想到就立马改,也可以定期修改,比如每周或每月来迭代修改 O。
当然,除了 O 的写法可以迭代着去进行完善之外,想要写好 O ,我们还需要注意遵守一些原则。
写好 O 需要遵守的 4 个原则¶
我们在写 OKR 中的 O 时,需要遵守这 4 个原则:纵向和横向对齐、本季度切实可行、聚焦性以及需要融入自驱&挑战理念。
1. 纵向和横向对齐¶
在之前所讲“OKR 生成的规律”一节,我们知道,O 需要对齐组织或者部门从上往下拆解下来的战略方向,我把上下级方向上的一致性称为在制定 OKR 时需注意的“纵向对齐”,有了纵向对齐才能让组织中的战略落地,否则无法形成组织合力。
此外,个人的工作当中,有很多需要外部支援的事情,我把这种外部依赖和支持的方向称为在制定 OKR 时需注意的“横向对齐”。比如,我在制定自己 OKR 时,就会思考在纵向上如何落地部门战略关心的效能提升方向,在横向上也会想其他部门对于培训有没有需要我支持的方向。这就是我们在写 O 时需注意的纵向和横向对齐。
2. 本季度切实可行¶
从 OKR 的制定节奏上来说,国内大部分包括京东在内的组织都是按照季度来制定的,所以我们每季度中所写的 O 要能在本季度可执行,不能执行的就不要写。比如,公司定了一个年度销售1个亿的挑战目标,我们在定第一季度 OKR 时,就要对这一个亿进行拆解,写一个 Q1 能完成的目标放到 OKR 中,而不是把一个亿直接作为 Q1 的 OKR。也就是说,在定季度 OKR 时,O 一定是切实可行的,本季度努力一把是够得着、达得到的,而不是制定根本就完成不了的“虚荣目标”。
3. 聚焦性¶
在日常的工作当中,我们每个人可能会有多个工作方向,对应着,在制定 OKR 时,就会产生多个 O。如果按照季度来定 OKR,那么,一个人大概多少个 O 合适呢?根据我在京东带领部门进行 OKR 工作法转型的经验来看,我们每个人 O 的数量在 2~5 个是相对合理的。
如果一个季度只有一个 O,那工作量的饱和度会有问题,或者这个 O 中包含了很多内容,我们可以进行归类拆分出多个 O 出来。但一个季度设定的 O 过多,则又会出现不聚焦的情况。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和一个组织中的资源是有限的,最后就会导致这么多 O 都没做出好的效果。
4. 融入自驱&挑战理念¶
OKR 带给组织的其中一个价值,就是希望能激发组织中个体的活力,让每个人都能为组织创造价值,贡献力量。所以我们在写 O 时,就要能落地 OKR 的这种理念,也就是说,在 O 中倡导鼓励包含自驱&挑战的方向,不能说老板让我做什么我才做什么,只完成老板布置的任务,要能自发着去挑战其他一些额外的对组织有价值有突破的工作。
比如,在我们部门制定 2020 年 Q3 OKR 目标时,测试团队的某个人的 OKR 中不仅定了上级所要求的既定测试任务的 O,还自驱制定了“精准测试”这一测试专业化能力提升的 O。当把 OKR 所倡导的自驱&挑战理念落地,你会发现整个组织中的所有个体都被盘活了。
O 遵循了这四个原则,就确保了我们在组织中制定 OKR 的有效性。
- 注意纵向和横向对齐,不仅关注组织战略目标落地,也要支撑外部目标的协作和完成;
- 遵守切实可行的原则,确保 O 实现的合理性,杜绝“虚荣目标”;
- 把控 O 的数量,聚焦高质量的产出,以防什么都做却什么都做不好;
- 在 O 中融入自驱&挑战理念,让每个人都能发挥价值,创造出更多绩效。
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说“方向大致正确,组织必须充满活力”。这句话,正好对应了我们上述内容。那么,这个“大致正确”的方向,到底可以选择哪些类型才是对于组织有价值的呢?
O 的选择类型¶
为了让你能更好地理解这个部分的内容,接下来,我列举业务维度和技术维度的两个案例,来说明选择什么样的 O 对于组织才是有价值的,换句话说,这些 O 的价值性都已经被京东验证通过,你看案例的时候,可以多关注我所举案例 O 的价值类型。
这是京东某业务负责人 Q2 的 O,该业务负责人是负责京东 ISV 开放业务(即通过独立软件开发商为京东商家定制化开发相关产品&服务),在其 Q2 的 OKR 制定中,写了 4 个方向的 O。
如果更加概括地来分析这 4 个方向,我们可以发现:
- O1 最终目的是提升 GMV,即营收方向;
- O2 围绕的是业务能力建设和提升方向;
- O3 还是在说商业化的事,只不过 O1 是商家侧的营收,而到了 O3 是 ISV 的营收;
- O4 则与 618 备战相关,最终目的是提升用户体验。
总结下来,该业务负责人 O 的方向聚焦在这 3 类:营收型、能力提升型以及用户型。
接下来,我们再来看一个技术负责人的案例。该技术负责人是负责前端开发团队的管理和专业化能力提升,在其 Q2 的 OKR 制定中,写了 3 个方向的 O。
我们依旧来概括性地分析下这 3 个方向:
- O1 的目的是团队成员的成长,其实就是提升员工能力;
- O2 的目的是通过建能力,来提升开发效率,并为了用户体验;
- O3 中的商家也就是用户,那么目的也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。
总结下来,该技术负责人 O 的方向聚焦在 3 个类型:能力型、效率型和用户型。我把以上两个典型案例的方向进行汇总,就形成了 O 的 4 种类型。
- 营收型: 比如案例 1 中提到的提升商家 GMV 和 ISV 商业化金额。
- 用户型: 比如案例 1 中提到的 618 备战,提升用户购物体验,以及案例 2 中提升用户使用页面的体验。
- 效率型: 比如案例 2 中提到的开发效率。
- 能力提升型: 比如案例 1 中提到的提升业务能力以及案例 2 中提到的提升员工能力。
这 4 个类型,其实就是组织绩效的构成。一个商业组织,不仅仅要能营收,也要关注用户价值,不仅仅要内部效率,也要关注能力的沉淀和提升 。而这 4 个类型的选择也对应了我开篇提到的,战略的选择要包括业务型以及非业务型的方向。业务型的方向就是营收、用户价值和业务能力沉淀的类型。非业务型的方向就是效率和组织中人员能力提升的类型。
如果我们要从这 4 种 O 的类型中进行优先级排序,显而易见,对于商业组织而言,营收是第一位的。如果没有营收,那么一个组织就很难长期存活,从而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持续提升用户体验,满足用户更多需求,更没有资金投到持续效率提升和能力沉淀方面。
排在第二位的是用户型的 O,一个商业组织能营收是因为持续解决了用户的问题,给用户带来了持续的价值和好的体验,从而用户才愿意持续为组织提供的产品&服务付费,这些会反应在用户满意度、用户量等方面。
最后,在有了营收和能持续为用户提供价值的基础上,组织需要不断关注效率和组织能力的提升,成本效率决定了组织的市场竞争力,而能力的提升则有助于效率提升。但是,能力的沉淀和培养是长期的,朝夕间并不能看到效果。那么我们在选择 O 时,如果立马能给组织带来效率提高,优先级一定高于长期的能力培养。所以,当你在写 O 时,选择从营收、用户、效率和能力提升 4 个类型入手,一定对组织的经营和发展有价值。如果在 4 个类型中,再做出取舍,我建议你 O 选择的优先级是:营收型>用户型>效率型>能力提升型。
结语¶
到此,相信你已经了解了怎么样才能写好 O,也对自己的工作方向想到了新的 O。欢迎你在留言区写出你的工作 O,我来帮你参谋参谋你的 O 写的到底咋样,说不定我还会帮你迭代一遍呢。
在掌握了 O 的写法之后,小伙伴是不是会问 KR 又是怎么写的呢?下一课时,我将给你介绍一个写好 KR 的万能公式,通过这个万能公式,你写 KR 就再也不用“愁”了。